电话 全国咨询/采购热线:13326452245

阿里巴巴店铺|收藏本站|网站地图
您好!欢迎来到 华希印刷包装企业 官方网站!

画册印刷,宣传册印刷,公司画册印刷,画册排版,画册印刷厂,画册印刷报价,说明书印刷,日历印刷,印刷工厂,广州印刷公司,包装盒印刷厂家,表格印刷,书刊印刷,印刷不干胶,宣传单页印刷

以最低的毛利承接各类定制印刷、包装加工订单,没有广告商高附加值,更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 扫码报价
  • 全国咨询/采购热线:13326452245

    印刷包装资讯

    联系华希

    咨询热线:陆经理13326452245
    • 扫码加微信洽谈

    行业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印刷包装资讯 > 行业资讯
    30

    2023-08

    印刷为文明之利器,一国之文化! “印刷为文明之利器,一国之文化系焉。果使我们印刷放一异彩,不徒为我局实力之发展,亦足以观国民文化之进步。”——陆费逵(中华书局、中华印刷厂创始人) 一九三五年,中华书局新置德国凹版印刷大电机。此机系德国政府印刷局专利,高宁鲍厂承造,为当时世界最大最快之凹版印刷机。德国政府印刷局自用五架,奥国政府印刷局购两架,中华书局购三架,自第八号至第十号。照片系设备安装调试后,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先生(左五)与工人、专家及相关人员的合影。 中华印刷有限公司100岁了。昨天下午,中华印刷有限公司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在锦江小礼堂举行。各界相关领导、嘉宾以及“中华印刷”1930年代以来各个时期员工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纪念大会,大会由文新报业集团和上海印刷集团联合主办。 上海出版博物馆(筹)研究员林丽成对早报记者说,“中华书局的印刷在中国出版印刷史上有重要一笔。”中华印刷的百年历史,也是这个国家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次迁址, “日进无疆”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当时在商务印书馆任编辑的陆费逵看准了时机,预见到革命后的教科书将有一番改革,于当年就开始筹集资金,秘密编写新教科书,准备创建新书局。1912年元旦,上海福州路惠福里弄堂口就竖起了一块“中华书局”的牌子,中华新教科书赶在学校春季开学前伴随着书局的诞生问世。1912年秋天,中华书局印刷所也在福州路惠福里创办。 陆费逵十分重视出版物的印刷技术和印制质量,他认为,“印刷为文明之利器,一国之文化系焉。果使我们印刷放一异彩,不徒为我局实力之发展,亦足以观国民文化之进步。”陆费逵曾多次前往日本考察印刷技术和设备,在硬件设备上一向舍得投入。中华书局拥有当时最精密的现代化印刷机,如德国制的轮转大电机、四色大电机、双色胶印机、制版机等。 1916年印刷厂静安寺路总厂建成后,中华书局加快引进国外先进印刷技术和设备,很快中华书局印刷厂不仅能承印普通图书报纸出版物,还开始印刷商业广告。1927年,中华书局承担了为国民政府印刷债券的业务,使营业额增至四百万元;1932年,技术先进、设备完善,当时号称远东第一的九江印刷厂建成投产,并购入印钞设备,大规模承揽为政府印刷有价证券的业务。 1935年底,上海澳门路新厂建成投产,规模更加扩大。澳门路新厂由英国泰利建筑有限公司设计并承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共有车间、仓库、办公楼十幢。建筑为现代派风格,立方体造型,立面简洁,车间和仓库由横向钢窗与墙面水平线条进行构图;办公楼竖向构图。澳门路新厂建成,徐悲鸿特画巨幅奔马,题曰“日进无疆”。首版《辞海》便是在这里印刷的。 1936年,中华书局的图书出版达到空前绝后的最高峰,出书种数1118,册数2279。舒新城等主编的《辞海》(上)、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等重要图书均在这一年出版。到1936年,中华书局总厂印刷门类齐全,拥有各类印刷机械300多台,当时的中华书局在全国印刷业排名第二,这是中华书局在1949年前的全盛时期。齐白石、张大千、刘海粟等画家的画册也都在中华书局印刷厂制作。 曾任香港中华书局印刷厂厂长兼技师长的赵俊曾撰文,将中华书局发展印刷业务分为三个阶段:一、印书;二、印刷商业应用品;三、印刷有价证券,“一、二两项印件实不足以应付公司之庞大开支,乃力求向印刷有价证券发展,也造就了许多印刷人才。” 香港时期,远东第一 “中华印刷”的第一个历史转折是1930年代的抗战爆发。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商务印书馆被炸,这让陆费逵吸取了教训,经营投资过于集中风险太大。林丽成对早报记者说,“商务印书馆几十亩地集中在一个地方,日本人一炸就全没了,所以他想要把印刷放在各个地方,制版在总厂。” 早在1927年,中华书局就在香港设立了分局,和商务印书馆展开在东南亚的竞争。所以从1932年12月下旬,陆费逵便亲赴香港筹办购地办厂。1933年初确定了厂房地址位于九龙码头角,面积有17亩。当时中华书局在香港设厂主要是根据时局,调整经营布局而以印刷书刊为主。 据林丽成介绍,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中华为避免损失,陆续将在上海老厂的印刷设备搬至香港印刷厂,迁来职员近2000人,加上香港印刷厂原来的设备,被称远东第一。此时的香港印刷厂不仅是中华最主要的经济支柱,而且成为香港印刷行业最主要的代表,成为民族印刷业的一面旗帜。 1941年7月,陆费逵在香港因心脏病去世,随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林丽成说,“中华书局香港印刷厂开始销毁法币印版和已印成的钞票,销毁工作一直持续到日军占领厂房,但幸运的是,印刷厂大部分职员和技术人员已提前遣散,其中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来到重庆,重建印刷厂和开展经营、生产。香港厂留给日军的只是一座空厂房。”1945年日军投降后,中华方面也立即回到香港成立“中华书局总管理处香港办事处”,“日本战败后,日本人还把中华厂的机器搬回到日本。由此也看到,当时中华厂的设备和技术有多么的好。”林丽成说。 从澳门路到青浦 解放初期,上海中华印刷厂也是印制人民币的工厂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1954年,中华书局正式施行公私合营。中华书局总机构迁往北京,加挂财经出版社牌号,上海澳门路原址留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辞海编辑所、图书馆、印刷厂等。据林丽成介绍,到1970年代,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辞海编辑所先后建立了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并将两社及图书馆分别安排新址,原址全部留给上海中华印刷厂,投资建设现代化的彩印企业。 林丽成说,“在‘文革’期间,因为要承印毛主席大字书,澳门路的中华厂获得难得机会进行技术改造,这是1949年后中华厂获得提升的难得机会。”但在改革开放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上海的印刷产业远远落后于深圳等地,上海的书曾一度要拿到深圳去印。林丽成说,“就是为了扭转这个局面,中华厂重新被改造。我在1997年分管技术改造,在2000年前后,当时投上亿元给印刷厂技术改造,做一个彩印中心。为印制1999年版《辞海》,中华厂还从德国引进了马天尼精平装兼用联动线。” 1998年,上海中华印刷厂与上海美术印刷厂共同投资组建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2000年,中华公司进行了第二次改制,美术印刷厂退出,上海文新报业集团、解放日报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有限公司进入股东层。2008年,中华厂从市中心的澳门路搬迁至青浦。 位于澳门路477号的中华书局总厂旧址共有2万平方米,如今是上海和全国仅存的大规模、高质量的近代出版文化遗址。林丽成对早报记者说,“这也可看到中华在创办之初有多大的实力。”但她认为,如何保护好这类历史文化遗址,是个问题。 中华印刷有限公司 中华印刷有限公司成立于1912年,其前身是中华书局印刷所。草创之初,只是一个仅有6台机器的小作坊。100年来,经历了中华书局总厂印刷所、中华书局上海印刷厂、上海中华印刷厂、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等先后更名和发展变化,到如今成为拥有100余台(套)大型先进设备的现代化绿色印刷示范基地。 100年来,从中华民国第一套教科书《中华新教科书》,到《中华大辞典》、《四部备要》、《饮冰室合集》、《辞海》、《毛泽东选集》第一版第一卷……一部部巨著从这里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来源:网络)
    06

    2021-09

    在美国最火爆的书籍是烹饪书,而且越是图文并茂,越是热销 在美国最火爆的书籍是烹饪书,而且越是图文并茂,越是热销。 一直以来,精装书都得到人们的青睐与关注,但是烹饪书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因为网上菜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事实上,在2021年6月,网络杂志Slate就发表一篇关于烹饪书“需要迫切存在”的文章。 风云突变,如今最聪明的一群人都已经变成了出版商,他们相信,虽然现在这一代人期待一切网络资源都可以免费提供,但是却会为了学习如何烹饪而不惜花费重金——买书 ! “当年轻人接触到烹饪美食的时候,他们都会觉得新奇又兴奋。”Daniel Harpen说,他是Ecco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近来Ecco推出了一本烹饪书,由众位厨师、作家以及电视名人Anthony Bordain合作完成。 这一需求反映出随着饮食电视节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烹饪文化的不断拓宽。Harpen说:“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便一直从事与饮食文化相关的工作,这并不是一时的风尚,民以食为天,而且现在人们想要吃得更好。” “这些年来,网络食谱数不胜数但又平庸无奇,敏锐的消费者们不得不在其中摸索,却又一无所获,他们早已对“免费食谱”信心尽失。”美国独立出版商Chronicle Books的饮食编辑部主任Bill LeBlond说道。现在,由名家名厨、食品创新爱好者以及一些颇受欢迎的年轻博客作者们所编著的烹饪书,通过精细的策划和精美的图解,成了消费者们迫不及待购买的畅销书。而在烹调书中最热门的话题,就是蔬菜烹饪和古减肥食谱 (Paleo Diet)。 精装烹饪书市场上那些领先企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烹饪书已经变成了一种“欲望的对象”,Aaron Wehner是兰登书屋旗下Ten Speed出版社的一名发行人,也是烹饪书复兴的领军人物之一,他表示,烹饪书越是图文并茂,越是热销。“我们的方法是将注意力集中于视觉效果,以此吸引读者。”Wehner说,“我们在烹饪图片、设计并且不断完善书籍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 “10年来,Ten Speed出版社的销售一直都很不错,而且在最后的两到三年间销售更是强劲。”他表示。虽然没有提供相关数据,但是Chronicle出版社对外宣称,2013年,其烹饪书的销售量刷新了历史,是销售最佳的一年。 事实上,截至记者发稿时,据Nielsen BookScan透露,2013年度25本畅销作品中,有14本是定价为20美元或者更高的精装版烹饪书,而且每一本销售量都超过3万本。2013年度销售冠军是Ina Garten编著的Barefoot Contessa, (售价为35美元,由Clarkson Potter / 兰登书屋出版)在发稿截止时,已售出13.2万本,荣登销售榜首。 然而,插图较少、平装烹饪书籍的销售情况并不像图解丰富且详细的精装书那么好。Wiley曾经是平装烹饪书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在2012年停止了平装烹饪书的出版,并准备将更大的人力、物力投向高水平精装烹饪书的印刷制作上。其他出版商也都大量减少了平装烹饪书的发行。 Elissa Altman是罗代尔图书出版社烹饪书健康保健专栏的特约编辑,她表示在这段时间里,自己已经听到不少对Epicurious(一个食谱网站)的抱怨和不满,虽然美食博主愈来愈多,但这家网站却无人问津。由于网络每天都源源不断地更新诱人的食谱,销售量较低的书籍就会被市场淘汰。但这不是一件坏事,Altman表示,这样的状况会迫使想要在竞争中生存下去的出版商有所行动。 “我们的文化已经变成了专注美食的文化。在肯塔基州最小的镇上都有新开的咖啡馆,为美食迷们提供当地的美食。”Altman说道,“美食爱好者们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还将会愈加壮大。”
    05

    2021-08

    从美国书展看图书数码印刷时代 如果说美国的纽约城是世界图书出版界的发祥地,那么美国书展完全称得上是在发祥地中令人景仰的“清真寺圣殿”,美国书展已成为美国图书出版商和读者眼中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贸易盛会。 2005年的美国书展是2005年内最为盛大的图书博览会之一,有超过2000名参展商到会,500多名作者到场签名售书,并与读者进行交流。组织者举办了80多场不同主题的研讨会,讨论的主题范围十分广泛,从如何吸引更多的作者参加签名售书,到如何解决书店规模发展等各种问题。 参加这次盛会的大部分参展商都是出版商,其中有Random House和HarperCollins等出版业的巨型航空母舰,也有只出版过一两本书的鲜为人知的小出版商,还有一部分参展商则是传统出版业之外的小公司,这些小公司并非是来出售图书的,而是出售图书以外的新产品或新服务。这些公司希望通过博览会获得作者的关注,从而寻找与作者的合作方式,成为新型出版商。在数码印刷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些公司在2005美国书展上成为图书出版业巨变的象征和代表。 Seybold Report公司的George Alexander先生于1998年访问了位于Nashville的Lightning Source公司总部,与公司高层领导探讨成立一家新公司的可能性,新公司的主业将是在书刊印刷中采用可变数据进行按需印刷。随后Seybold Report收购了Lightning Source公司并更名为Lightning Print,目前Lightning Print已成为Ingram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Alexande认为,Lightning Print公司强大的按需印刷能力将会在图书印刷业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扮演重要角色。 在2005美国书展上,据Lightning Print公司战略与商务开发高级主管Larry Brewster先生介绍,Lightning Print公司每月可以完成60万本书的印刷,在其印刷系统中已存储超过3000家出版社的多达20万种图书,公司平均每天要完成3000份以上的定单,印刷大约15000本图书。公司正计划将按需印刷业务扩展到英国,印刷生产将完全仿照美国公司的模式,该卫星厂将与英国重要图书发行商Amazon UK紧密合作。今后,美国出版商将能够在英国本土上直接进行图书印刷与发行,再也不需要千里迢迢地进行图书海运。 与每年印刷和出版的上百万本图书总产值相比,Lightning Print公司的年产值只占到很小的份额,但Brewster先生认为,图书出版引入按需印刷后,几乎为图书出版开创了一个崭新的产业。几年前,大部分人还仅仅认为按需印刷只是图书新书试印和旧书翻印的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今天这种观念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有许多科技图书出版商将上千种图书放到了Lightning Print公司的数据库中,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新型数码印刷技术非常适合价格高、印数少的图书印刷。Lightning Print公司能够在12小时内完成一本精装或平装图书生产,这意味着客户在下定单后的几天内就能够得到一本古版图书或目录图书,而客户如果要得到存放在出版社书库中的同样书籍时,也需要花费同样多的时间,所以图书按需印刷的优势是十分显著的。 此外,在采用胶印技术进行大量图书印刷的巨大风险面前,出版商正在考虑使用按需印刷方法作为新图书或新市场的开发试验手段,仅仅印刷几百本或几千本图书,就可以测试市场或读者们的反映,从而决定是否进行大规模印刷。 出版商们也正在采用按需印刷方法来避免传统胶印一次印刷过多图书而造成的巨大库存。iUniverse公司的董事长Susan Driscoll是一个网上图书印刷出版商,她与Lightning Print公司共同策划出版的Amy Fisher的自传《如果我那时懂得……》,正是采用了传统胶印与现代数码印刷结合的生产机制,在采用胶印设备进行25000本图书首印之后,因为后续需求有所减少,所以借助Lightning Print公司的按需印刷能力进行图书加印。这个决定被证明是十分英明的,尽管这本优秀图书的销售状况仍然良好,但在短时期内不会再出现成千上万本的需求,借助按需印刷可以基于当前的销售状况来决定图书是否再印及如何发行。 iUniverse公司在此次图书博览会上也有一个展台,公司在其日渐扩大的印刷服务目录中,已有超过12000种图书,每月印刷发行上百种新书。作为专门帮助作者出版作品的新型出版公司,在其提供的服务中,数码印刷发挥了重要作用。iUniverse公司大量图书的印刷和装订工作都是由Lightning Print公司承担。如今,剑桥大学出版社就是正在与iUniverse公司合作的学术性图书出版商。 与iUniverse公司相似的还有AuthorHouse公司,该公司为大量读者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通常采用胶印机印刷图书,但根据图书印刷数量和其他一些因素,也委托Lightning Print公司进行图书按需印刷。AuthorHouse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Bryan Smith先生表示,公司正在努力帮助作者使其作品能够面世并能够掌握自己作品的命运,其中当然包括印刷程序,但公司并不直接完成任何印刷业务,Smith先生也并不把AuthorHouse公司看作是一个传统的图书出版商,而认为是图书出版业中正在崛起的一个新型公司,其注重的是与作者的合作,共同努力使其图书能够出版成功,而并不关注该图书的主题如何或可能的销售量是多少。在过去的5年期间,公司已经帮助25000多名作者出版了30000多种书。Smith先生认为,由作者自己掌握他们作品命运的趋势正在不断扩展,有更多的作者,特别是在与传统图书出版商打交道过程中遭遇失败的作者发现,现在仅仅依靠他们自身的努力也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最近才加入LuLu公司的现任商务开发部主管Andrew Pate先生谈到,LuLu公司可以为采用电子方法和印刷方法的各种类型媒介提供内容管理和生产服务,作者和出版商都能够实现图书的免费出版。LuLu公司始终将自己视为一个技术服务公司,而不是一个图书出版商,公司只是从每本图书销售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提成。  Pate先生曾经在Lightning Print公司做过图书出版的按需印刷,他认为,采用多媒体技术与方法进行各种信息内容的出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作者只要与LuLu公司合作,就有可能得到纸质版本图书和电子版本图书,同时还会有一些辅助作品,如CD - ROM形式的作品,而这些多种类型的作品实际上都来自同一个内容。LuLu公司现在正沿着这种发展思路施行几个颇有前途的项目,如与罗切斯特技术学院进行的图书内容与生产方面的技术合作项目,以使得教师与学生都能够管理和生产研究报告、图书等他们自己的作品。 在五六年前,数码印刷似乎还只是寻求图书印刷解决方案时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技术和方法,而今天,它已迅速占据了几个快速增长的领域,并且正在主流出版模式中占据一席之地。按需印刷正在发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改变着图书出版的模式,成为作者将其作品迅速推向市场的最佳方式,而且还允许作者应用新技术与新方法对其作品的出版进行不同尝试,却不必承受图书传统印刷方式所带来的巨大商业风险。以上正是出版业正在发生的巨变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新变化。

    关注 "华希印刷"公众号

    华希印刷

    全国服务热线

    13326452245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