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全国咨询/采购热线:13326452245

阿里巴巴店铺|收藏本站|网站地图
您好!欢迎来到 华希印刷包装企业 官方网站!

画册印刷,宣传册印刷,公司画册印刷,画册排版,画册印刷厂,画册印刷报价,说明书印刷,日历印刷,印刷工厂,广州印刷公司,包装盒印刷厂家,表格印刷,书刊印刷,印刷不干胶,宣传单页印刷

以最低的毛利承接各类定制印刷、包装加工订单,没有广告商高附加值,更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 扫码报价
  • 全国咨询/采购热线:13326452245

    印刷包装资讯

    联系华希

    咨询热线:陆经理13326452245
    • 扫码加微信洽谈

    行业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印刷包装资讯 > 行业资讯
    30

    2023-08

    印刷为文明之利器,一国之文化! “印刷为文明之利器,一国之文化系焉。果使我们印刷放一异彩,不徒为我局实力之发展,亦足以观国民文化之进步。”——陆费逵(中华书局、中华印刷厂创始人) 一九三五年,中华书局新置德国凹版印刷大电机。此机系德国政府印刷局专利,高宁鲍厂承造,为当时世界最大最快之凹版印刷机。德国政府印刷局自用五架,奥国政府印刷局购两架,中华书局购三架,自第八号至第十号。照片系设备安装调试后,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先生(左五)与工人、专家及相关人员的合影。 中华印刷有限公司100岁了。昨天下午,中华印刷有限公司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在锦江小礼堂举行。各界相关领导、嘉宾以及“中华印刷”1930年代以来各个时期员工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纪念大会,大会由文新报业集团和上海印刷集团联合主办。 上海出版博物馆(筹)研究员林丽成对早报记者说,“中华书局的印刷在中国出版印刷史上有重要一笔。”中华印刷的百年历史,也是这个国家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次迁址, “日进无疆”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当时在商务印书馆任编辑的陆费逵看准了时机,预见到革命后的教科书将有一番改革,于当年就开始筹集资金,秘密编写新教科书,准备创建新书局。1912年元旦,上海福州路惠福里弄堂口就竖起了一块“中华书局”的牌子,中华新教科书赶在学校春季开学前伴随着书局的诞生问世。1912年秋天,中华书局印刷所也在福州路惠福里创办。 陆费逵十分重视出版物的印刷技术和印制质量,他认为,“印刷为文明之利器,一国之文化系焉。果使我们印刷放一异彩,不徒为我局实力之发展,亦足以观国民文化之进步。”陆费逵曾多次前往日本考察印刷技术和设备,在硬件设备上一向舍得投入。中华书局拥有当时最精密的现代化印刷机,如德国制的轮转大电机、四色大电机、双色胶印机、制版机等。 1916年印刷厂静安寺路总厂建成后,中华书局加快引进国外先进印刷技术和设备,很快中华书局印刷厂不仅能承印普通图书报纸出版物,还开始印刷商业广告。1927年,中华书局承担了为国民政府印刷债券的业务,使营业额增至四百万元;1932年,技术先进、设备完善,当时号称远东第一的九江印刷厂建成投产,并购入印钞设备,大规模承揽为政府印刷有价证券的业务。 1935年底,上海澳门路新厂建成投产,规模更加扩大。澳门路新厂由英国泰利建筑有限公司设计并承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共有车间、仓库、办公楼十幢。建筑为现代派风格,立方体造型,立面简洁,车间和仓库由横向钢窗与墙面水平线条进行构图;办公楼竖向构图。澳门路新厂建成,徐悲鸿特画巨幅奔马,题曰“日进无疆”。首版《辞海》便是在这里印刷的。 1936年,中华书局的图书出版达到空前绝后的最高峰,出书种数1118,册数2279。舒新城等主编的《辞海》(上)、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等重要图书均在这一年出版。到1936年,中华书局总厂印刷门类齐全,拥有各类印刷机械300多台,当时的中华书局在全国印刷业排名第二,这是中华书局在1949年前的全盛时期。齐白石、张大千、刘海粟等画家的画册也都在中华书局印刷厂制作。 曾任香港中华书局印刷厂厂长兼技师长的赵俊曾撰文,将中华书局发展印刷业务分为三个阶段:一、印书;二、印刷商业应用品;三、印刷有价证券,“一、二两项印件实不足以应付公司之庞大开支,乃力求向印刷有价证券发展,也造就了许多印刷人才。” 香港时期,远东第一 “中华印刷”的第一个历史转折是1930年代的抗战爆发。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商务印书馆被炸,这让陆费逵吸取了教训,经营投资过于集中风险太大。林丽成对早报记者说,“商务印书馆几十亩地集中在一个地方,日本人一炸就全没了,所以他想要把印刷放在各个地方,制版在总厂。” 早在1927年,中华书局就在香港设立了分局,和商务印书馆展开在东南亚的竞争。所以从1932年12月下旬,陆费逵便亲赴香港筹办购地办厂。1933年初确定了厂房地址位于九龙码头角,面积有17亩。当时中华书局在香港设厂主要是根据时局,调整经营布局而以印刷书刊为主。 据林丽成介绍,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中华为避免损失,陆续将在上海老厂的印刷设备搬至香港印刷厂,迁来职员近2000人,加上香港印刷厂原来的设备,被称远东第一。此时的香港印刷厂不仅是中华最主要的经济支柱,而且成为香港印刷行业最主要的代表,成为民族印刷业的一面旗帜。 1941年7月,陆费逵在香港因心脏病去世,随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林丽成说,“中华书局香港印刷厂开始销毁法币印版和已印成的钞票,销毁工作一直持续到日军占领厂房,但幸运的是,印刷厂大部分职员和技术人员已提前遣散,其中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来到重庆,重建印刷厂和开展经营、生产。香港厂留给日军的只是一座空厂房。”1945年日军投降后,中华方面也立即回到香港成立“中华书局总管理处香港办事处”,“日本战败后,日本人还把中华厂的机器搬回到日本。由此也看到,当时中华厂的设备和技术有多么的好。”林丽成说。 从澳门路到青浦 解放初期,上海中华印刷厂也是印制人民币的工厂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1954年,中华书局正式施行公私合营。中华书局总机构迁往北京,加挂财经出版社牌号,上海澳门路原址留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辞海编辑所、图书馆、印刷厂等。据林丽成介绍,到1970年代,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辞海编辑所先后建立了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并将两社及图书馆分别安排新址,原址全部留给上海中华印刷厂,投资建设现代化的彩印企业。 林丽成说,“在‘文革’期间,因为要承印毛主席大字书,澳门路的中华厂获得难得机会进行技术改造,这是1949年后中华厂获得提升的难得机会。”但在改革开放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上海的印刷产业远远落后于深圳等地,上海的书曾一度要拿到深圳去印。林丽成说,“就是为了扭转这个局面,中华厂重新被改造。我在1997年分管技术改造,在2000年前后,当时投上亿元给印刷厂技术改造,做一个彩印中心。为印制1999年版《辞海》,中华厂还从德国引进了马天尼精平装兼用联动线。” 1998年,上海中华印刷厂与上海美术印刷厂共同投资组建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2000年,中华公司进行了第二次改制,美术印刷厂退出,上海文新报业集团、解放日报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有限公司进入股东层。2008年,中华厂从市中心的澳门路搬迁至青浦。 位于澳门路477号的中华书局总厂旧址共有2万平方米,如今是上海和全国仅存的大规模、高质量的近代出版文化遗址。林丽成对早报记者说,“这也可看到中华在创办之初有多大的实力。”但她认为,如何保护好这类历史文化遗址,是个问题。 中华印刷有限公司 中华印刷有限公司成立于1912年,其前身是中华书局印刷所。草创之初,只是一个仅有6台机器的小作坊。100年来,经历了中华书局总厂印刷所、中华书局上海印刷厂、上海中华印刷厂、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等先后更名和发展变化,到如今成为拥有100余台(套)大型先进设备的现代化绿色印刷示范基地。 100年来,从中华民国第一套教科书《中华新教科书》,到《中华大辞典》、《四部备要》、《饮冰室合集》、《辞海》、《毛泽东选集》第一版第一卷……一部部巨著从这里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来源:网络)
    03

    2023-08

    河北涿州洪水重创多家图书机构,数百万册图书被水浸泡难再销售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河北保定涿州部分地区严重内涝,位于此地的北京西南物流中心内外,众多出版社、出版商及图书中盘(连接出版上下游的图书分销企业)的库房受灾严重。 其中,中国图书网(以下简称“中图网”)在此地的库房有400多万册书,1日晚工作人员表示被困办公楼,直至2日上午才获解救。北京时代华语在此地库房存书约360万册,据负责人透露图书“几乎全军覆没”…… 据业内人士估计,上百家图书公司将遭遇“灭顶之灾”,照目前的态势,损失或高达百亿码洋(码洋指图书定价金额)。 水灾,对出版业影响有多大? 据采薇阁书店创始人王强介绍,西南物流中心原本位于北京丰台,北京作为全国一出版中心,廊坊,涿州是承接北京印刷重镇,后陆续迁至河北涿州,因此是目前国内主要的图书现货仓库之一。据2018年数据统计,西南物流中心及周边仓库的年发货码洋超100亿元。但因为此处地势低洼,成了该次强降雨的重灾区。 “相较于整个国家的图书行业,涿州西南物流中心的图书仓储占比有限。”布衣书局创始人胡同表示,虽不能夸大这次洪灾对整个行业的破坏,但对那些地处其中的图书公司来说,“打击恐怕是致命的。”像中图网这样创办了25年的民营企业,“他们的高管估计,400万册图书中90%都完了。” 在采访中,北京一家民营图书公司图书编辑将这次水灾称为图书商业的“浩劫”,“这次受灾的多是民营图书行业,本身还陷于出版周期拉长、资金周转慢等困境,加上这次天灾,感觉更是雪上加霜。”他表示,特别是像中图网这样靠尾货低折扣品做出特色的书商,在这次水灾中损失九成库存,简直是灭顶之灾。 据了解,这次许多受灾的库房大都没有购买保险,这导致这次损失只能图书公司承担。多位出版业内人士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一方面,因为图书易遭遇火灾、水灾,保险公司安全指标很高,这里的仓库很难达到要求;另一方面,图书有实洋、码洋之分,涉及到投保金额问题,出版机构也很难与保险公司达成一致。因此,像涿州西南物流中心的仓库,很少有保险公司愿意在这里开展业务。 泡水的图书,后续能怎么处理? 有网友建议,将清理后的书籍低价出售,“尽量回一些本。”对此,许多出版业内人士认为这不太现实,“很难再次销售,只能当废品处理了”。 “一来,这涉及到公司的商誉问题,你不能卖一本烂书给读者。二来,清理这些图书,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人力成本。”胡同拿中图网举例,该公司卖的就是打折图书,价格已经很低,如果再压价销售,最终的收入可能都无法抵消相应的人力支出。(来源:红星新闻)
    22

    2022-11

    疫情后的3年,我国印刷行业将面临着大洗牌 疫情这3年,对于印刷行业绝对是打击最大的,一些低端的,靠拼价格战的印刷厂在2022年活得特别艰难,像在广东很多小印厂陆陆续续倒闭或转型。导致这个结果的导火索是疫情反复下导致国内外订单量萎缩,本质原因就是低端印刷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 从印刷市场竞争角度而言,未来两三年,还会出现印刷行业的大洗牌,未来将有30 % 的企业关门,40 % 的企业维持,30 % 的企业脱颖而出,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去淘汰过剩产能,一些企业会退出,一些企业会胜出!总体上小印刷厂的数量在急剧减少,大印刷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市场的订单逐渐向有规模,有实力,特别有价格竞争力的企业转移,到时候基本上,市场就没有中小印刷厂的份了,除非你有专特长。 从印刷技术发展角度而言,我们一定要知道印刷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从出版社印刷角度来说,涉及报业和书刊的印刷企业,面临的风险特别巨大,因为这个行业已经被新媒体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类似的产品所跨界与颠覆。从未来的角度而言,这个行业没有未来,趋势的下降会造成整个出版行业的萎缩。 从商业印刷角度来说,由于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广告宣传,如企业样本和企业画册等等方方面面,虽然会受到一些新媒体的挑战,但是这个行业依然会保持旺盛发展,因为商业印刷的魅力在于这种广告印刷的宣传魅力是互联网所不能取代的。但是这个行业已经被变革,小幅面的商业印刷正在被大幅面的商业印刷所取代,合版印刷已经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包装印刷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涉及各行各业有关商品包装的产业,发展前景应该来说非常广阔,特别是围绕着高档的包装印刷,大幅面印刷机和印后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是趋势。 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做包装印刷?这个未必,因为这个行业风险巨大,投资门槛高,押款比较严重,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包装印刷就必须量力而行!整个印刷行业今后必将面临革新,对于企业老板来说,就要把握趋势,拥抱变化,转型升级,业变革思维,迎难而上。
    26

    2022-07

    纸价五连涨,出版社书刊印刷公司是否能承压? 纸价五连涨,出版社书刊印刷公司是否能承压?自3月疫情以来,文化用纸涨价愈演愈烈。4个月时间内,多家知名造纸企业连发5次涨价函,每次上调200元—300元 / 吨不等。与今年1—2月双胶纸和铜版纸市场均价每吨约5600元和5380元的价格相比,累计涨幅高达1500元,已超过26 % ,截止到7月23日,双胶纸价格已经涨到6500元/吨左右了。 事实上,今年以来涨价并非突然。从人民出版社出版部原副主任栾文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3月开始,各地秋季教辅教材招标陆续开始,出版印刷市场需求拉动,让文化用纸生产企业有了提价底气。 出版印刷界普遍认为,一涨再涨的态势有些不合常理。太阳纸业自3月19日起上调300元 / 吨的决定,距其第一轮提价仅过去19天。晨鸣纸业同样在3月两次提价。此后,4月初、5月初、6月中旬,文化用纸生产企业再次集体提价。 分析文化用纸价格接连上涨的缘由,中纸联(上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向群认为,文化用纸属木浆系产品,主要受纸浆价格上涨影响。“今年以来纸浆价格长时间居高不下,海外阔叶浆4个月上涨近1500元 / 吨,成本驱动影响较大。”庄向群表示,国际纸浆主要生产国持续发生供应端事件,也影响了全球纸浆供应。 国内外疫情也助推了此阶段的涨价。北京印刷协会出版印制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化学工业出版社副总经理徐力生分析称,一方面,因疫情海外原材料进口等供应链受阻;另一方面,国内部分地区封控导致物流成本上涨。 疫情冲击,产业链“雪上加霜”,出版印业寻求“自救”。 国外纸浆价格不断攀升,国内因疫情影响物流受阻,双重“夹击”下,文化用纸生产企业声称涨价是无奈之举。但在涨价的连锁反应中,叠加疫情暴发下的图书入库、发货受阻,线下、线上销售受抑,这让出版印刷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雪上加霜”。 “文化用纸价格提涨,导致出版印刷业成本不断上升。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文化用纸需求显出疲态。”湖北省印刷协会高级工程师丁艺雯认为,纸业不断涨价扰乱出版价格体系,自然影响出版课题决策、定价及印量。协会从湖北印刷企业获得的信息显示,今年以来企业印量下降了20 % —30 % 。加之与石油、金属相关联的油墨、PS版、热熔胶等耗材涨价20 % —30 % ,对印刷企业影响明显。 面对漫天飞来的涨价函,被近两年纸价频繁波动搅得“疲态”尽显的出版单位和印刷企业,为了防患于未然,不得不早早寻求“自救”之道。栾文驹告诉记者,不少出版单位从年初开始就有计划地增加纸张库存,以抗衡短期的价格波动。 “经历2021年纸价翻滚上涨后,出版单位逐渐探索出了一些应对纸价波动的做法,包括调整图书定价,调整图书纸张种类和克重,在纸价低位时集中采购、适度加大备货,灵活备纸等。”徐力生表示,这些措施为应对纸张价格上涨留出成本空间,缓解了阶段性纸张价格波动对图书成本造成的影响。 然而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上只是出版印刷单位不得已为之的短期“应急”,市场观望氛围浓厚。河北文轩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娄胜利分析称,纸价虽向下传导,但出版印刷单位基本以刚需补入为主。出版印刷单位等用纸企业提前分阶段备货,库存纸张成本相较去年涨幅不大。 需求萎靡不振,但涨价火力不减,文化用纸价格困局待解。 国内疫情多点暴发,出版印刷用纸需求较为低迷;相关单位积极寻求“自救”,应对短期风险挑战。两相影响下,数月疯狂连发的涨价函并未如纸厂料想的那般落地有声。 “3月发布第一轮涨价函前,文化用纸价格确实冲到6300元 / 吨。但此后再发涨价函,文化用纸市场价格并不像预期的那样走高,甚至在4月、5月经历了明显下跌。”娄胜利告诉记者,截至6月末,双胶纸市场价格在5900元—6000元 / 吨,铜版纸价格在5700元—5900元 / 吨。 前一波涨价函未完全落地,但在市场博弈之下,纸企依旧以发涨价函的形式来保利润。从A股文化用纸上市公司一季度财报数据来看,净利润同比下跌的纸厂确实不在少数。博汇纸业、华泰股份、太阳纸业等文化用纸生产龙头企业,一季度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了77.72 % 、41.4 % 和39.08 % 。 一边是需求待提振,纸厂涨价函难落地;一边是纸浆成本大幅上涨、纸企利润遭受挤压,倒逼纸厂提价避险。如此循环往复,文化用纸市场陷入与市场逻辑相悖的价格困局。 国内某重点文化纸企营销部门有关负责人预估,由于成本推动,7月份文化用纸市场还将启动新一轮的价格调涨。 “但7月是传统淡季,纸张消费难有大幅增长的机会,纸价难涨的实际情况还会维持。”庄向群如是分析。 出版印刷界对涨价函落地同样不看好,认为文化用纸价格将大概率维持平稳。“从市场走势来看,未来需求不旺。”徐力生说,受疫情影响,图书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将大概率影响图书用纸需求。随着对相关教材教辅的内容和插图整顿,为后续文化用纸市场价格恢复正常也带来不确定性。 价格受供需影响乃是市场正常反应,而如今如此频繁的涨价函、“倒挂”的价格行情,引发的是整个出版印刷造纸产业链的市场“失灵”。由此,业界对有关政府部门加强纸张市场规范管理的呼声不绝于耳。出版印刷环节短期“自救”缓冲之余,更静待“他救”以解长期以来的文化用纸价格困局。
    26

    2022-05

    我对人教版教材插图的看法 大家仔细看看以上的图片就知道了,人教版小学教材课本中的儿童暴露生殖器、有纹身、穿星条旗衣服,甚至倒挂国旗现象,玩游戏中男孩子对女孩子抓胸撩裙这些已经涉及宣传不雅信息...... 据悉此版教材在2012或2013年审定,由“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设计插图,但天眼中并未查询到该工作室相关信息,连营业执照都没有。这背后确实是水深......笔者不仅感慨,随着时代快速发展,怎么教育变成倒退了,目前的人物绝大部分都像西方人,难道当前的教育被西方文化不断渗透了?还是被一群被西方文化利益集团收买了?实在是一种悲哀。我觉得出现如此问题,国家应该介入调查,有问题的出版社该关停就关停,有问题的人该抓就抓。同时,我建议作为印刷厂,也应该对印刷的内容进行审核,不能为了利益什么都印,一旦发现违法违规的内容,马上停止印刷,并报警。
    17

    2022-05

    华希印刷分析导致出版社图书印刷装订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出版社图书在印刷装订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比如印刷质量缺陷问题,主要表现为墨色不匀、透印、套印误差超标、墨皮、缺网、白页、缺笔断画、脏迹等,装订质量缺陷问题。主要表现为折页不准、多帖、错帖、页码误差超标、连页、缩页、掉页、残页、严重空背、侧背胶开裂等。精装缺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锁线松、台阶明显、无脊、飘口不一等,因原材料引起的质量缺陷问题,主要表现为纸洞、纸张色差严重、破损等。 出现以上的问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过华希印刷包装企业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四个原因: 一、工期与周期的原因 承印单位根据出版社所要求的周期时间予以生产安排,根据现有设备情况调配印制。由于出版单位周期要求较紧,承印单位接受客户单位的任务多(品种、数量),造成嘴大肚小现象,即接下吃不下,在出版单位要求的周期时间里完成不了,印刷公司赶工期现象较为严重,加班加点赶产量,对工期时间压缩,造成出版物产品印刷装订的质量下降。由于书刊印刷企业业务上普遍存在“两季”现象,春、秋两季生产高峰期,教材教辅生产任务很重,在一般图书印刷生产上精力有限,淡季生产时生产任务少,能集中力量抓好产品质量,旺季时生产任务多,生产能力有限,接下来印不了,所以企业先抓大色令印数图书,一般图书拖期较为严重,甚至拒接,就是勉强接下来也不认真对待,马虎从事,只忙于赶工期进度,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就松懈了许多。 二、设备不配套和使用材料原因 在承接任务上,出版社常有这样或那样的具体要求,有些图书制作对印刷工艺要求很高,一些承印单位现有设备或差或无,原来一些无力承接的产品,因争取业务而硬接下来,自己加工不好的工序改发外加工,质量无法得到跟踪和保障,尽管承印单位也很认真对待自己加工产品的质量,但一些特殊工艺要求印件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做出来的产品品质品相总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如一些企业晒版车间的设备、环境整体都不怎么好,晒版工艺质量如何能得到保证。由于价格因素,一些承印单位不肯用好的生产材料及辅料,如PS版、油墨、橡皮布和胶水等等,造成印刷质量一般,该出彩的出不来,胶订质量差,成品送检时一拉就开胶了。加上出版物印刷属来料加工,对出版社调拨发的纸张,纸到即印,纸张色差、破损等问题也就一概不查不管了,造成印刷物成品内芯夹花、墨色不匀、字迹不清等一些问题。 三、软片和打样质量原因 出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印刷品质量。软片要保持前后密度一致,透明度好,无灰雾、划痕、斑点和脏迹,版心要保持一致,误差不超过±1mm。四色胶片必须检查其规线及网线角度是否正确,图像的正反是否正确。由于一些重印图书或部分修改、修订教材、教辅图书出片时只是部分出片或改一帖四色片,重印时,片子密度或网线不一致,成书后整体看还行,但其中几页或几帖印刷质量就不一样,或深或浅,前后不一致。制版出片打样后,由于又调整颜色重新出片,为节约成本不再打样,造成印刷时或色序不准或无法把握正确的色样而影响质量。特别是数码打样,由于制版公司在控制软件、打样纸及墨水使用不一,打印精度也有所差异,质量不尽相同,传统印刷时追样较难把握。 四、图书装帧和版式设计上的原因 装帧、版式设计一定要符合排、印、装的生产工艺要求。一些大面积实地设计和细小图案设计在同一版面上,由于实地印刷要求吸附更厚的油墨,在压力作用下,容易造成墨迹浸入细小线条图案,使其脏污而无法辨认。一些文字被设计成四色套印(包括反白套印)和网点叠印,在印刷上极易造成套印不准。在封面上,书脊常常被设计成色块而将书脊厚度卡得太紧,装订包封时,装订机上封面稍有走动,色块就会偏向封面或封底。正文版式设计上一些图案的跨页设计,最好是设计在同一印张里的同一版面上,折页时就不会被错开,还有正文底纹设计的网点成数也不宜过大,底纹太深影响阅读,印刷时纸张还容易产生拉毛、掉粉现象。网点成数太低,晒版时又容易丢失,底纹印不出来。书眉、页码装饰线图案也要尽量避免出血设计,由于拼版折页的误差,装订成书后,从外观上看,切口处色块线条上下参差不齐,影响美观。
    03

    2022-05

    未来印刷包装行业发展的两大趋势 一、自动设计与更顺畅生产流程 电脑硬体和软体快速进步,显现在记忆容量和计算速度已有十倍、百倍成长,重覆性动作只要记下程序和变化量数,电脑便能模拟人的指令创作,如去背、加阴影、换底图,只要有样张及动作过程,电脑软体人工智慧便能因应操作,不必每次都要人工一再操作,既快捷又省人工,而且没有个人技术高低差别。电脑在语言输入、OCR字节辨识上,将会到达人类智能程度,只要人看懂的就可输入,大幅降低输入的负担。影像撷取设备从数位相机、手机到扫描机、录影机,来源更方便多元,智慧型翻译,将使世界村的知识及资讯交流更频繁、更无障碍,增加了印刷及传播机会。PDF、XML等跨平台、跨媒体的档案格式发展下,对传播流程使用及自动生产助益很大。使用排程式自动化生产,一定会达到省力化,有时更达无人化生产地步。 二、网路应用使印刷传播方式和技术改变 由于网路频宽改善、加上档案压缩技术进步,档案格式的限制减少,更快速方便的企业内部网路传讯及外部网际网路应用下,目前承作小档的网路合版印刷,将变成无远弗届的远距打样和远距分散印刷。应用网路科技大幅改变印刷市场和生态,将来出版社仓库只要一点点,只有伺服器出版物档案及贩售机制为主,利用锁码科技由指定印刷单位依需印刷及列印,或在各自客户列印完了后档案自动隐去,在这个时候,印刷业将只承制页面档案及管理这些资讯,印刷及列印是当地使用或远方传档小量输出的工作。业务人员不用带型录在世界展场跑,只要在当地列印,使用者付买书的权利金,回家自己输出或委由专门店列印装订。
    18

    2022-02

    古今印刷趣谈:隋木刻加彩佛像 1999年9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北京荣宝斋木版雕刻专家冯鹏生先生着的《中国木版水印概说》。该书以1983年11月30日美国纽约克利斯蒂拍卖行出版的《中国书画目录》第363号《敦煌隋木刻加彩佛像》为据,认定这幅落款为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刻印的木版画,是隋朝已有雕版印刷的实物证据。该书作者在仔细观察、研究了这幅木版画(图1)之后指出:“观此画,边框、墨栏线条齐直,蓝地匀净,显为雕版印刷。对于这幅产生在公元607年的木版加彩佛画,也有人提出疑义说:“文中称敬画,则非印本可知”。众人皆知,凡过去的木刻画,都是先由画者创作,后进入雕版印刷,至今依然。倘若不睹原物或不顾及画幅是否有印刷的痕迹,而单纯的依画幅有“敬画”二字,便断然否定为“非印本”的观点是轻率的。依图细观,下部的题字有双钩填墨的迹象,即字体先印出墨线,而后填墨。这大抵是印刷术尚未达到成熟阶段的一种印刷方法。” 冯鹏生先生举证《隋木刻加彩佛像》为我国隋朝已有雕版印刷的实物证据,理由是充分、可靠的。其一,既然美国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将这幅《隋木刻加彩佛像》以中国隋代之佛画名义拍卖,可见其在拍卖前一定先行鉴定过;其二,冯鹏生先生不仅自己考证出这件《隋木刻加彩佛像》为木版印刷,而且还请当代木版水印大师王荣麟、孙树梅予以鉴别,并获得共识。王荣麟大师在仔细观察之后,高兴地说:“此图足堪珍贵,虽不见原作(按:冯先生所持为复制件),但视其边框和画面线条,属雕印无疑,就这么论定,尚有问罪者,我替你去坐“班房”。”可见此画既印迹明显,又有木版水印大师的鉴定,为雕版印刷无疑。 我们中国发明的印刷术,源远而流长。这源远,指的是距源头很远;这流长,说的是流程很长。在源远与流长之间有一个标志,就是“发明”。

    关注 "华希印刷"公众号

    华希印刷

    全国服务热线

    13326452245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