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印刷产品分类
书刊印刷类
精装书
对裱书
胶装书(无线|锁线)
骑订书
立体书
板仔书
抽拉书
EVA儿童书
教材教辅
商务印刷类
画册|宣传册
单张海报
折页
不干胶标签贴纸
联单
名片|卡片
信封
包装印刷类
包装盒
蛋糕盒
档案袋
文件袋
手提袋
过节送礼类
台历
挂历
利是封
对联
明信片
画册中心
包装中心
印刷包装资讯
公司动态
行业资讯
印刷知识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产品分类
画册中心
包装中心
首页
/
印刷包装资讯
分类
√ 印刷包装资讯
公司动态
行业资讯
印刷知识
18
2021-12
广州印刷厂教你如何判断一本精装书质量好坏?
广州印刷厂教你判断一本精装书质量的好坏,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印刷、外观、内文和手感。 1、印刷 ①分版,尤其是外资厂印同一款多个版本书籍,无混版,留意图文、标志等。 ②正反面印刷无印错帖,正反面印刷对正,套印准确,误差≤0.2mm。 ③印刷色相完全符合客人提供的色稿 ? 使用德国产R410色相密度仪,主要图画色差在±3 % 范围。 ④正反面印刷过图、夹图并夹色。 ⑤文字、图案清晰,光泽层次感强。 ⑥网点饱满,5 % 细网不丢失,大点光洁不糊,网点增大值≤10 % 。 ⑦无墨杠、水杠、墨皮、崩字、糊版等。 ⑧无蹭脏、重点、重影、掉版、飞水、刮花、飞墨、脱墨等。 ⑨无多余角线胶片痕,版面干净无污渍、无粉迹等。 2、外观 皮壳方正、无污渍、无花痕、无皱、粘贴平实、无起泡、无破损,脊字分中、堵头布长度与厚度相齐不歪斜、圆脊起圆弧度一般情况大于书厚的5~6mm、书脊的弧度与书口弧度相称。 3、内文 内文衬纸与皮壳飘口三边位置一致,书芯一般小于皮壳3mm不歪斜,书脊与书口平实,方脊不出现喇叭型、无刀花、切斜,书芯与皮壳中心条位置无跌落,针孔无渗胶,串线无断线、线松、污渍,无大小页、页序乱,帖与帖之间胶水高度1~3mm,无空胶、假粘。 4、手感 持书有实重感,书槽明显有凹陷感,翻动前后皮壳面180°无吱吱声响,皮壳面书槽与衬纸出现假粘现象。另外,WIRO精装书,除上述装订相关工序质量外,打孔两头须居中、孔口平齐、无毛边,收口位为1mm,铁线不超过书芯。这样,不仅给人以不乏现代美感中的纯朴,而且更兼有现代工艺中的精致。 总之,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去判断一本精装书的质量,还可以通过感官,肉眼观察。 因此,广州印刷厂认为,一本好的精装书不仅需要精致过硬的生产技术,还需要有专业的生产设备,同时在制作过程中需各工序质量的严格把关,直到最后工序产品质量完全合格。这样印刷制作出来的精装书才算得上完美精致的精装书。
17
2021-12
印刷厂最常用的六种书刊、书籍、书本装订方法,建议收藏!
谈到书刊,离不开装订工序。那么,什么是装订?装订就是印张加工成册工艺的总称,主要是分为“装”和“订”这两大工序。书刊装订主要分为:平装、精装和线装三类。平装,又称“简装”,是现代书刊装订成册使用较多的方法,也是众多印刷厂采用较多的装订方式,如骑马订、无线胶装、锁线胶装、环装、铁圈和胶圈、夹条装等。 下面,由华希印刷企业旗下的广州印刷厂总经理李廷来给大家分享下以平装为主的六种常见的书籍装订方式。 一、骑马钉 骑马钉是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装订方式。适合于页数较少的画册,手册,期刊,产品说明书等等。它是用书钉沿着书籍的中缝钉装,将书页一分为二,书芯可完全平展,最大的优点就是经济实惠且易于翻看。值得注意的是:装订的纸张总页数需要是4的倍数。 二、无线胶装 无线胶装又称胶背装、胶黏装。胶装是装订机通过热熔胶粘合书页和封皮形成精美的装订方式。所以其平整度很好,深受各种企业和学校的喜爱和依赖。用于各种重要文件,标书,教材书本等。封面一般有彩色皮纹纸,透明或彩色封套进行选择。用皮纹纸(A3+)打印装订后需要进行多余部分裁剪。 三、锁线胶装 锁线胶装是指用线将各页穿在一起,然后用胶水将印品的各页固定在书脊上的一种装订方式。锁线胶装的好处是用胶粘书芯的同时加上线固定,书翻开时可以完全展现书的内容,从出书到自动完成的装订方法。比如:产品手册、样本册、企业画册等。 四、铁圈和胶圈装订 铁圈和胶圈都属于圈装的装订形式。使用装订机在书籍的左侧打孔进行安装。它的主要优势是便于翻看和随时更换页面。装订时经常用透明磨砂片作为封面和封底。一般用于会议资料,培训文件,ppt文件。 左:双线圈装订机 右:铁圈 胶圈装订效果 五、夹条装订 夹条装订又称书式装订。韧性好,不易断。使用装订机打孔然后将其装到一条特制的细长的塑料杆夹条手压即可。与圈装类似同样具有方便快捷、随时更换内页的特点。也可采用透明磨砂片作为封面与封底。 左:梳式装订机 右:夹条装订效果 六、开口圈环装 内页边缘打孔,用铁环穿过装订,方便开合。适合各种纸张装订收纳,厚薄随意装订,双手交错即可打开。需要借助打孔器进行装订。我们平时使用的活页文件夹,教案辅导书就经常采用这种装订方式。 左:打孔器 右:环装效果
16
2021-12
精装书有硬精装与软精装之分,圆脊与平脊之分
精装书有硬精装与软精装之分,圆脊与平脊之分。首先,硬精装、软精装很好理解,依据精装书封面所用纸张的软硬程度便可区分:封面较软可弯折的为软精装,较硬不可折的便是硬精装了。 但在,在区分精装书的圆脊、平脊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什么是书脊?书脊就是书籍的前封和后封与书背的连接处。平装书的书脊不会高出书芯平面,而精装书的书脊则一般要高出书芯平面,平脊多采用硬纸板做护封的里衬,形状平整,圆脊多用牛皮纸等较韧性的材质做里衬,以便起弧。
15
2021-12
广州印刷厂教你印刷看样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广州印刷厂教你印刷看样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一、光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对印刷品的纸张颜色的判断 光的强弱不仅对色彩的明暗有影响,还会改变颜色的相貌。平时我们观察一个受光的圆柱,迎光的一面为明调,背光的面为暗调。明暗的结合部分为是中间调。同一物体,在标准光源下是正色,若光线逐渐变强,其色调也随之向明亮的色相转变,光亮增强到一定程度,任何颜色都可以变为白色。黑色的瓷器其反光点也是白色的,因反光点处光集中,并强烈地反射。同理,光线逐渐减,各种色彩向明度低的色相转变,光减弱到一定程度,任何颜色都会变成黑色,因物体不反射任何光就是黑色的。 印刷车间的看样台必须符合要求,一般要求照度达到100LX左右,才能正确识别颜色。 二、色光下看样与日光下看样是有差异的 在生产实际中,多数是在电源的照射下工作,而每种光源均带有一定颜色。这就给正确判断原稿或产品颜色带来一定困难,色光下观色,色彩变化一般是相同色变浅,补色变暗,例如:红光下观色,红变浅,黄变橙,绿变暗,青变暗,白变红。绿光下观色,绿变浅,青变浅,黄变绿黄,红变黑,白变绿。黄光下观色,黄变浅,品红变红,青变绿,蓝变黑,白变黄。蓝光下观色,蓝变浅,青变浅,绿变暗,黄变黑,白变蓝。 在印刷车间,一般都选择色温较高(3500K~4100K),显色系数较好的日光灯作为看样光源,但要注意日光灯略偏蓝紫色。 三、先看样张再看印品和先看印品再看样张,其结果会略有不同 分两次看一种色时感觉不一样。这种现象叫做先后颜色对比反应。为什么会出现先后颜色对比反应呢?这是因为,先看的颜色使该色的色神经纤维兴奋,马上再看别的颜色,其它色神经很快兴奋引起色感,而先看色的色神经处于兴奋后的抑制状态,再兴奋较慢,引起了负色相反应。这种反应加上新看色的色相,形成新的色,所以改变了后看颜色。而且改变的色相还是有规律,是向先看颜色的补色方面改变。 通过了解以上的三个问题和她们的变化规律,提醒我们在实际看样时应加以注意,这样才能提高和稳定印刷品的质量。
14
2021-12
精装书装帧工序的质量要求标准
精装书装帧需要三个工序:书芯加工、书衬加工和套合加工。 下面,由华希印刷企业来总结下关于精装书芯加工质量标准要求。 1、压平 ①根据所压书芯(一本或数本)实际厚度调好压力规矩。 ②压平时书芯要碰撞整齐,不能有缩帖不齐、歪斜倾倒,要放平放整。 ③压平后的书芯厚度基本一致并要堆放整齐,四角不溢出、保证书芯不变形。 2、第一次涂书背胶 ①用胶种类正确,涂抹薄而匀,不溢不花。 ②第一次涂胶要保证扒圆的柔软度和牢固度,使扒圆起脊后不散帖。 3、扒圆 ①手工扒圆入手正确,机器扒圆调整得当。 ②扒圆的圆势以书芯厚度计算,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90度~130度之间。 ③扒圆后的书芯圆势一致、小得歪斜或一端大一端小,保证切口边上下四角垂直。 ④书芯扒圆后无吡裂、皱折,牢固平整不回圆。 4、起脊 ①书芯夹紧定位正确,四角平整不歪斜,书芯脊部露出部分上下平行一致。 ②手工砸脊用力得当,无砸裂、砸皱,砸完书背挺括结实,保持圆势的正确无误。 ③起脊高度一致,纸板厚度在2.5mm以卜脊高为3mm,以上为4mm。书脊的凸出部分与书面之间的夹角为120度±10度(脊与面的倾斜度)。 5、粘书签带和堵头布 ①所用粘剂适当,涂抹均匀不溢出切口。 ②书签带长:比书芯对角线长20mm±10mm。书签带宽:32开及以下的书为3mm~4mm,16开及以上的书为5mm~7mm。 ③所粘位置:位于书芯中间距书背顶端10mm处,粘正、粘牢。 ④堵头布长:书背宽(方背)或书背弧长士1mm。 6、粘书背纸 ①粘剂选用适当,涂抹均匀,不溢不花。 ②书背纸长:比书芯短4mm。书背纸宽:同书背宽(方背)书背弧长比其多1mm~2mm。 ③粘后的书背纸两边宽度均匀一致不歪斜、粘平无皱折,长度均匀一致。 7、粘筒子纸 ①粘剂适当,涂抹均匀一致,不溢不花。 ②筒子纸的长:比书芯长3mm~4mm。筒子纸宽:为两个个书背弧长再加5mm粘口。 ③筒子纸材料选用正确。粘正不歪斜,粘牢不脱落,粘平无皱折。
13
2021-12
广东印刷厂解决书刊散贴问题的方法
广东印刷厂解决书刊散贴问题的方法: 1、上侧胶宽度一般为3mm~7mm,要求上得越薄而均匀越好,保证热熔胶的流动性,必须温度控制在180℃左右,切忌用背胶作侧胶用,不然会起杠线,影响书本质量。 2、背胶的厚度一般控制在0.8mm~1.2mm之间,胶层要均匀,背胶上得薄影响粘结强度。上胶厚,增加成本。上胶长度应略短于封面尺寸1mm~2mm,因为过长,易造成余胶粘积在机械上,易使书背上有野胶及封面不平、破损。并使传动部件发生故障。过短会造成书背、天头、地脚发空,影响书本质量。调节到第1上底胶轮与书芯底面相距超过0.5mm,并使刮胶轮与书芯底面相距1mm,按要求调节底胶轮高度,刮胶轮高度,保证胶层厚度在1mm左右。 3、书背的铣削量要根据书帖的厚度,特别要注意书页的折页,防止出现空头现象,铣背深度应为2mm~3mm,要使最里一页铣成单页,铣削要平齐。书背不能铣成斜面,否则胶层厚度不均匀并易散帖。打槽深浅不当、槽距不当,应使槽深1.0mm左右,间距在5mm~10mm之间。热熔胶胶水温度偏低,缺乏流动性和渗透性,粘接不牢,应根据纸质适当提高胶温。热熔胶选型不当,应选择与纸张克重规格相当的热熔胶。对胶订书每班进行拉力试验,防止上胶不实,打槽刀打断等影响粘接效果的事件发生。对贮藏价值高的铜版纸书,应尽量避免使用热熔胶装订工艺,或采用锁线后不铣背只包封的工艺。 4、托实平台位置不应过低或太高,过低时使压力小易使胶层不平而粘贴不牢,应适当升高第二落书平台。托实平台铜夹板夹紧力不应过小或太大,托实平台铜夹板夹紧力不应过小而产生封面侧胶粘贴不牢。托实平台铜夹板夹紧力不应太大产生宽书背,应适当减少。铜夹板与底板间有间隙,易起杠线。铜夹板下部人为磨损,形成上小下大,要对症解决。 5、书芯必须铣槽,并保证槽的深度与间距一致,铣槽质量直接关系到书的胶粘强度与散页、掉页。间距应在5mm~10mm,槽深在0.5mm~1.2mm,以利于灌胶及提高抗拉力。
12
2021-12
关于印刷的那些知识,你知道多少?
印刷的定义: 在国家标准GB9851.1—1990《印刷技术术语》中,印刷的定义是:“印刷是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 为此,最新的国家标准GB / T9851.1 - 2008中将印刷定义为:“使用模拟或数字的图像载体将呈色剂 / 色料(如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复制过程。” 印刷(Printing,Graphic Arts,Graphic Communications)是把文字、图画、照片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简单意义上说,印刷是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也可以理解为使用模拟或数字的图像载体将呈色剂 / 色料(如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复制过程。 印刷的字面涵义: 就字面意义而言,着有痕迹谓之印,涂擦谓之刷。用刷涂擦而使有痕迹着于其他物体,谓之印刷。简而言之,印刷就是生产印刷物的工业。印刷物的生产,与印章类似。先刻印章(版),后使印章(版)沾着上印油,再将印章(版)上的印油转移于纸、帛、皮等承印物上,即成印刷品。计算机印刷文件可通过激光印字机、喷墨打印机或其它计算机打印机。在最近几年,计算机打印和工业化印刷工艺已经融合在一起,导致数码印刷的发展。 印刷的广义定义: 广义的印刷包括印前、印刷、印后以及与图文复制相关的各个工序、工艺。 印刷的发展历史: 印刷术起源于中国,发源于中国人独有的印章文化,它是由拓石和盖印两种方法逐步发展而合成的,是经过很长时间,积累了许多人的经验而成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现存最早文献和最早的中国雕版印刷实物是在公元600年,即唐朝初期。 7世纪,唐朝初期出现雕版印刷。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 - 1049),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有记载的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1241年至1250年杨古为忽必烈的谋士姚枢用活字版印刷朱熹《小学》、《近思录》和吕祖谦的《经史论集》等书散布四方。 元代科学家王祯(1260 - 1330)发明木活字版(亦有人支持宋代就有木活字本,而且提出了几种版本加以证明。其中常被人们提到的是被称为宋本活字本的《毛诗》。由于该书的《唐风·山有枢》篇内的一版中“自”字横排著,完全可以证明是活字版。 王祯在《农书》中叙述木制活字:“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版木为字,用小细锯锼开,各作一字,用小刀四面修之,比试大小,高低一同。然后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夹之。盔字即满,用木榍榍之,使坚牢字皆不动。然后用墨刷印之”。王祯用木活字在1299年印刷六万字的《旌德县志》100部。 中国金属活字的早期记载,见于元代科学家王祯(1260 - 1330)在《造活字印书法》(1298):“近世又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但上项字样,难以使墨,率多印坏,所以不能久行。” 元朝(1271年 - 1368年)已有双色红、黑套印之书籍。 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浙江奉化县尹马称德,用十万木活字,排印《大学衍义》四十三卷二十册。 明代用木活字排印的印刷物包括《壁水群英待问会元》、《四友斋丛说》、《晏子春秋》、《小字录》、《栾城集》等。 明朝时期(1368-1644年),出现了双色、四色套印的印刷品,能印出多层次的彩色印刷品。 15世纪中叶,约翰·谷登堡 (1397 - 1468)从1436年开始研究活字印刷,1440年制成螺旋式手板木质印书机,1445年开始设厂印书。直到1477年几乎传遍了欧洲并在欧洲流行开来,成为现代印刷术的起源。 1589年,西方的铅活字和印刷机传入中国,中国出版业开始以铅活字印刷出版图书。1590年用西方活字印行最早的图书———《日本派赴罗马之使节》 (拉丁文),1819年印行了铅活字本的《新旧约圣经》 (汉字) 1838年英国人台约尔在新加坡制成一套汉文铅字,1842年被报到香港1844年美国人谷玄在澳门设花华圣经书房,利用台约尔的这套铅字经营铅印业务。 清世宗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诏令制木刻活字。253500个木刻活字,在一年内全部完成,排印了2300卷《武英殿聚珍版丛书》。金简在图文并茂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中记述造木活字的程序。 1845年.德国又生产了第一台快速印刷机。 1860年,美国生产出第一批轮转机。以后德国又相继生产了双色快速印刷机、印报纸用的轮转机,以及双色轮转机,到1900年又制成了六色轮转机。 从1845年起,大约经过一个世纪的时间,各工业发达国家都相继实现了印刷工业的机械化。 1859年美华书馆迁往上海,在这一年由该馆技师美国人姜别利改进了汉文活字规格,定出了37种标准,奠定了汉文铅字制度的基础。他又创造了电镀字模,发明了元宝式排字架。他还把中文铅字分成常用、备用和罕用三类,每类都以《康熙字典》部首检字法排列。提高了铅印书的生产效率。从此中国开始创办活字印刷机构,印刷业逐步走上了机械化的道路。与此同时,西方石印术也传入中国并得到相当的发展。凹版印刷术世纪末期也开始在中国使用,图书产品的形式也发生变化———精装与平装(相关阅读:平装书与精装书的区别)开始出现。
11
2021-12
广州印刷厂告诉你精装书与平装书最简单的三点区别
广州印刷厂告诉你精装书与平装书最简单的三点区别是: 1、所用材料不同 精装书一般使用硬质板材料,用料比较讲究。平装书则使用的是一般的纸质,价格相对比较便宜。 2、装订工艺不一样 精装书的内页通常是选用锁线胶装,不容易掉。而平装书内页主要是普通的铜版纸较多,装订方法主要有骑马订,无线胶装。 3、用途不同 精装书一般是用于收藏,普通阅读类的书籍、出版社读物多数使用平装书。
<<
<
...
48
49
50
51
52
53
54
...
>
>>
电话咨询
联系我们